首页  工作动态 > 正文
师生交流 教学相长|网络工程教研室召开专题座谈会
来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0日

  3月8日下午,网络工程教研室召开了以“师生交流 教学相长”为主题的专题教研座谈会,会议邀请学院院长张博锋、高职学院熊小华老师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梁俊参加。

  

  梁俊同学于2022年11月份在韩国高阳市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获铜奖,他介绍了自己学习编程的经历,以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心路历程。结合梁俊同学的经历,教研室老师分享了各自对编程课程教学的经验和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提高编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们提高编程兴趣,掌握编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梁俊同学在初中时就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简单的脚本工具入手,慢慢挖掘其中的技术细节,并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后,在熊小华老师的指导下,他多次参加编程相关比赛,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为学校和国家争得了荣誉。

  在听了梁俊同学的个人经历后,张博锋院长就如何培养新生编程兴趣,引领新生进入编程领域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张院长认为,传统的由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的教学确实可以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给新生灌输大量的基础知识,部分新生可能会在理论知识中迷茫,失去对编程的兴趣。针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向,教师可以考虑从实际需求出发,有效利用“项目教学法”,在带领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丰富其中的技术细节,让学生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其他老师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熊小华老师分享了自己教授编程课的方法和经验,同时就如何培养学生编程兴趣和指导学生适应企业开发模式与其他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胡小明老师和梁俊同学针对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将编程基础和安全基础相结合进行了讨论;吴秀梅老师分享了自己帮助学生考证、考研方面的辅导经历,提出应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水平,增强学生信心;闫季鸿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移动开发、数据库等课程教学方面的经验;徐峥老师分享了自己教授网络高级编程课程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以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尤其是提高移动端开发的训练。

  会议最后,马闯老师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学生编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应该作为计算机学科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方向,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等工具,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和其他应用实践能力。在一个个小目标完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将结果反馈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让教师教得更有动力,学生学得更有信心。